今年7月份,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审判团队改革,在全院建立了51个审判执行团队。兰山区人民法院半程法庭副庭长董希林说,实行团队改革后,团队中人员相对固定,更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默契协作,提高审判效率。 26日下午,大众网记者来到兰山区人民法院,面对面跟董希林了解他所带领的综合民商事审判团队。据董希林介绍,今年7月份,兰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审判团队改革。在改革之前,为了提高审判效率,半程法庭就已经大体分了3个小组,但是人员相对不稳定,经常会因工作上的调动而换人。实行团队改革之后,一个主审法官、一个法官助理、一个书记员,团队间人员相对固定,更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默契协作。 由于半程法庭辖区地处农村,涉及的离婚、侵权、土地、邻里纠纷等民事案子比较多,接触的当事人又多是一些老百姓,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很多纠纷都错综复杂,单纯的讲法理作用甚微,调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冲突激烈矛盾较深的案件,每次开庭之前,董希林都要拿出20分钟以上的时间,耐心细致地做各方当事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尽可能说服他们遵守法律秩序,理性参与诉讼,接受法院的处理结果,即使不能达成和解,也要将矛盾纠纷降到可控范围。 说起调解工作,让董希林印象最深的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由于没有在开庭前提前介入,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结果因女方亲属突然介入案件处理,双方当事人互相指责,立即情绪激动,矛盾升级,没说几句话就高声吵了起来,甚至动起了手,经法庭人员的极力劝诫方才停止。最后团队成员平心静气的分别和当事人及所来的全部亲属逐一进行了谈话,摸清了矛盾根源,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又耐心细致地给双方家属讲解法律规定,终于取得了双方当事人的理解,针对当事人的具体的情况法庭提出了调解方案,当事人很顺畅的接受了。 “虽然这起离婚案件以调解结案,却也给董希林的团队提了个醒,第一案件处理要有预警机制,不能任由案件矛盾自然发展;第二、跟老百姓打交道,就要俯下身来,慢慢引导,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你把他的事揣在心窝里,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也进而才能提高审判效率。”董希林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法庭的案件既多又杂,大部分案件看似微小,可要处理好并非易事。只有团队成员的素质都提高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应对繁重的审判压力”董希林告诉大众网记者。但是工作中,董希林不提倡团队成员无节制的加班工作,而更重视工作效率的提高,单纯的增加工作时间往往让人失去工作的热情,降低工作效率。繁忙的工作之余,董希林经常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认真总结每个案子的经验,为高效工作做好准备。 由于工作紧张,董希林一直觉得对家人亏欠太多。“女儿今年8岁,刚上二年级,平时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无暇顾及家庭,每到周末,我会多陪陪孩子。”董希林说。 从2001年被选调到兰山区人民法院至今,董希林已经在审判一线工作了15个年头。基层法庭不仅案件数量特别多,而且审理难度非常大,有时候一天开庭审理五六起案件是家常便饭。劳累是常态,不能没有调节,董希林常常笑称自己是个兴趣杂家,工作之余他会通过上网、唱歌、听书、写字等调节身心,涉猎十分广泛.(记者 王艳彩 见习记者 刘元迪 通讯员 王硕) |
版权所有:今日法制网(临沂)文化有限公司
手机版